客服電話:400-0755-992
客服郵箱:vip@wapadd.cn
服務時間:周一至周五 9:00-18:00
在現有硬件技術還沒大規(guī)模革命之前,互聯網領域“面向未來”的創(chuàng)業(yè)和競爭拼到了什么程度?
以被稱為“下一個十年”的云計算為例,其分為IaaS(基礎架構即服務)、PaaS(平臺即服務)、SaaS(軟件即服務)三種模式,其中每一種模式都能包含數十個乃至上百個可供創(chuàng)業(yè)的領域或方向。
又以布局在最上層的SaaS為例,其包含了在線ERP(企業(yè)資源計劃)、在線CRM(客戶關系管理)、在線進銷存、在線客服/呼叫中心、在線OA、在線HR、在線財務、在線IM、在線外勤、在線殺毒、在線視頻/會議、網絡郵箱、網絡教育、在線儲存等等垂直細分領域。
再以其中并不起眼的在線客服為例,目前該市場已經涌進來了大大小小20余家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,連網易(七魚云客服)、騰訊(營銷QQ)、阿里(百川)等巨頭也參與其中。
對標走在前列的美國來看,其國內最大的云計算客服軟件公司Zendesk已經是上市公司,目前市值達到17億美元,最高峰時曾比2014年上市時上漲超過100%,可見市場追捧情況。
而中國這些云客服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,已經好幾個在宣稱要成為中國的Zendesk了,以至于云客服這樣一個垂直到不能再垂直的“小領域”都成了紅海。
在目前中國的互聯網領域,創(chuàng)業(yè)的沖動總是超前于市場的需求和認知程度。云客服也不例外。為什么要在這個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小領域先下手為強,是因為任何領域一旦聯想到中國未來潛在市場的體量,那就不可估量。
iiMedia Research的報告顯示,2015年中國整個客服市場規(guī)模超過千億,但相對于美國,中國客服市場仍以傳統的PC客服和電話客服為主,移動客服所占份額較小,發(fā)展空間巨大。
近年來,隨著電商、游戲的移動化,以及各類O2O、金融APP、社交APP的遍布,用戶反饋、以及商家獲取用戶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樣,企業(yè)的客服部門對外面對的渠道也越來越繁雜:網頁、400電話、APP、微信、微博、郵件等等。渠道分散,無法將大部分反饋進行集中處理、記錄和追蹤,正讓“客服”變得很頭疼。
(客服方式的發(fā)展演變)
這正是剛剛興起的云客服致力解決的問題。簡單講,云客服就是基于互聯網,依托云服務,幫助企業(yè)建立虛擬客戶服務中心,把來自各渠道的客服需求集中到統一工作平臺。云客服和其他云服務一樣,可以通過網絡以按需、易擴展的方式提供企業(yè)所需服務。比如Live800的“數據分析”,網易七魚云客服的“智能機器人回復”、“工單系統”功能等,均可以按需購買。
云客服產品順應了客服從傳統PC端向移動端轉化的趨勢,通過載入SDK的便捷方式幫助企業(yè)搭建統一客服系統,為中小企業(yè)提供各種其無力研發(fā)的解決方案。在其推動下,“機器人客服+在線客服+工單系統”的智慧客服模式逐漸成為一種新興的客服體系,新體系注重用戶體驗和客戶營銷大數據統計,通過自動客服、智能營銷、內容導航、智能語音控制等功能提高企業(yè)客服服務水平,適應了現在企業(yè)saas客服市場的需求。
從業(yè)務延伸角度看,“云客服”屬于“即時通訊云服務”催生的另一個細分市場,其基礎仍是即時通訊,但功能上又不僅僅只有通訊。比如網易、環(huán)信都有即時通訊云服務(網易云信和環(huán)信),同時在此基礎上又推出了云客服產品(網易七魚云客服和環(huán)信云客服)。
中國的中小企業(yè)市場巨大,互聯網領域開發(fā)者眾多,對云客服這類軟件的潛在需求旺盛。從市場上多數云客服產品來看,其各項功能和權限都有相應的標價,按需付費是目前云客服的主流商業(yè)模式。
云客服的商業(yè)模式清晰可見。不過現實的情況是,整個市場需求還沒有完全被激發(fā),做云客服服務的公司大多尚未形成氣候。暫以市場上一些主要的云客服產品為例,來看它們的發(fā)展情況,筆者把它們分為巨頭系和創(chuàng)業(yè)系:
巨頭系:
創(chuàng)業(yè)系:
(列表資料根據相關產品官網及公開報道整理)
從圖表中可以看出,目前市場上的云客服產品在功能上大同小異,同質化競爭比較明顯。無論巨頭系產品還是創(chuàng)業(yè)級產品,都處于起步階段,尚未形成寡頭局面。雖然有些產品推出較早,但功能的完善經歷了較長的過程,早前市場有限的需求限制了其發(fā)展。這使得后期推出的產品反正更能適應移動化發(fā)展的趨勢,在功能布局上更合理,比如網易七魚云客服、環(huán)信移動客服、智齒智能客服等。
在技術突破上,現階段所有云客服產品都面臨著技術壁壘。雖然在線IM、智能機器人等功能一應俱全,緩解了部分客服壓力,但是IM 不足以阻擋消費者重復問題的提出;智能機器人也不能完全精準的回答消費者每一個問題……云客服產品足夠多了,但還需要足夠“精”——出現完全能顛覆客服行業(yè)的創(chuàng)新產品恐怕還需要時間。
在此不能不說一下云客服產品所謂的“智能機器人”功能,這是一種用戶在提出簡單、重復、常用問題后,能給予自動回復的后臺智能系統,不需要人工伺候。但是問題在于,這個“智能”和人們想象中真正的“人工智能”相去太遠。多數的云客服產品采用的是基于規(guī)則或關鍵詞的傳統自然語言理解技術,它類似于圖書館的查詢系統,可以解決簡單的變換問法,但必須依賴關鍵詞的嚴格命中。包括智齒這類主打“智能機器人”功能的產品采用的均是基于關鍵詞的“上一代”智能機器人,這是一種很低水平的“智能”。
2014年京東推出的JIMI(智能客服機器人)、2015年阿里推出的“小蜜”(人工智能購物助理虛擬機器人)和網易系的七魚云客服在國內最先采用新一代智能機器人。相對于舊一代,新一代智能機器人依托最新深度學習技術,采用智能語義分析技術打造,擁有更好的語義理解能力,可以處理更口語化的問法,并且具有自主學習能力。不過目前,阿里“小蜜”、京東JIMI尚未對外商用,網易的七魚云客服也剛剛推出不久,只是由此看來,未來的科技突破還是要靠巨頭。
總體來看,未來中國的客服領域有四個發(fā)展趨勢:
這對應了傳統企業(yè)的互聯網化趨勢,也正觸動著舊的客服體系。市場擴大,云客服企業(yè)也將逐步進入高速發(fā)展階段。技術實力、產品創(chuàng)新能力、模式創(chuàng)新能力和營銷推廣能力將成為云客服企業(yè)實力的重要指標。
當然,滲透率低、營銷能力不足是現狀,除此之外,現有不少創(chuàng)業(yè)型云客服企業(yè)最大的發(fā)展障礙還在于積累較少,不像阿里、網易、騰訊那樣有著十余年的各類產品客服經驗,加技術實力。雖然都號稱是移動客服、智能客服,但其實很多來源于“轉型”:有些企業(yè)從傳統的客服行業(yè)轉型而來,有的從通信入手,將IVR、呼叫中心、短信接入、Voip集成在一起,而有些則是從即時通訊云升級而來。在新技術上能不能實現拓展將決定這些企業(yè)日后的商業(yè)道路能否走寬。
對于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來講,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資本。上述表格中的7家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,僅有一家環(huán)信融資到B輪,且這是環(huán)信作為整體拿下的融資,有多少會用于移動客服業(yè)務發(fā)展并未可知。
有了資本,才能聚焦市場,迅速做大,建起護城河。我們有理由相信,在云客服領域也會出現一兩家類似美國Zendesk那樣的創(chuàng)業(yè)獨角獸,和巨頭系實現差異化競爭。
如果想象空間再大一點,就像Gartner 數據預測的那樣,到2017 年,35%的客服請求將發(fā)生在移動設備上——這個移動設備,不僅限于手機、平板、筆記本電腦,還包括所有能夠實現人機交互的智能設備,包括可穿戴設備、智能家電如冰箱、電視、洗衣機,甚至智能汽車。
而隨著越來越多的智能設備接入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,消費者也將期待著企業(yè)的客戶服務,能隨之延伸,植入到App和智能設備本身,讓服務無處不在。屆時,只需一個觸屏按鍵,即可獲得良好的客戶服務,誰還會去費力查詢400客服電話、打開電腦中的軟件?
客服電話:400-0755-992
客服郵箱:vip@wapadd.cn
服務時間:周一至周五 9:00-18:00
掃一掃 關注微加
Copyright © 2021 WapAdd.cn 深圳微加互聯科技有限公司 粵ICP備14021220號-1 建站加盟首選,微加建站!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1656號
圖片與文章來源于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與我聯系刪除。